350vip浦京集团(中国大陆)有限公司官网



国资动态

光明日报 :国企的未来 发布时间 :2012-04-19

时间:2012-04-19  原文作者:冯 蕾
 
一边是近年来国企在国际上拥有更多话语权 。纽约的地铁、刚果的铜矿开采 、巴西的高铁建设 、沙特阿拉伯的百货大楼项目 ,无不留下了中国国企的身影。

一边是少数发达国家在艳羡的同时也在思考和应对“中国模式” 。有关国企“私有化”的论调也不绝于耳 。人们不禁要问,国企为何一直置身于舆论的旋涡中。

新的历史阶段 ,国企改革的方向究竟是什么?近日 ,国内少数学者提出,国企已经成为未来中国进一步成长的主要障碍之一 ,中国未来几年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国企私有化 。然而,私有化真是国企改革的出路吗?

观察俄罗斯私有化的进程 ,可以得出结论 ,私有化没有带来经济发展和企业效益的迅速提高,相反却引发了财产争夺战 ,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一些工业部门衰落,经济衰退 。私有化后,俄罗斯航空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只有原来的12%-15%。以前每年生产400架各种类型的飞机 ,现在生产大大萎缩 ,每年不超过20架 。美国的情况同样能说明问题 ,美国的银行以私有化为主 ,但是这些银行并没有去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与创新,反而去进行投机和诈骗,结果最后将美国以至于全世界拖入危机泥潭 。

反观中国现实 ,中国的国有企业现在运转得很好 ,同时 ,中国国有企业员工的待遇也要稍好于私有企业 。倘若将国有企业私有化,一方面将打断中国整体经济迅速壮大的势头 ,一方面将让少数人一夜暴富,把原本属于全体人民的财产据为己有,同时还将导致大量工人失业下岗 。尤其 ,在当前开放的市场环境下 ,国企私有化不仅不会让民企得利 ,更会被国外资本掌握 ,危及经济和国家安全。

30多年间,国有企业从政府的“附属” ,逐步发展成为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 ,并在激烈竞争中发展壮大 。30多年改革的实践充分证明 ,市场化的改革方向符合中国实际。改革走到今天 ,不容回避的是,也出现了新的矛盾——公司治理 、监管机制 、利润分配等问题引发质疑 。一位央企老总直言不讳——如果不进一步深化改革,就会一步步退到过去 ,改革成果将消失。

应该看到,国企改革的过程中呈现的所有矛盾 ,本质上都是国企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中产生的矛盾,问题总是出在“国家”与“企业”临界点在“度”的把握上 。国企一方面要承担国家的社会职能,一方面要追求企业的效率;一方面代表国家的利益 ,一方面也有企业自己的利益;一方面要积累自己的利润 ,一方面要履行社会的责任……说到底,仍然是政府与企业关系的问题 ,是企业在多大程度上走向市场的问题 。

归根结底,这是转型国家所面对的一个特殊“二元化”结构性问题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能否兼容 ,关键在于市场经济能否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要形式国有企业相容 ,只有在实践中解决了这一历史性难题 ,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确立起来。

此外 ,一方面,国企要不断做强做优 ;另一方面 ,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这正是国企全民所有的本质所在 。如何建立相应的民主管理、监督机制和合理的利润分配制度 ?如何让社会监督国企,让民众参与国企事务,真正体现全民所有的特征 ?如何让国企运行真正做到公平 、公开 、公正?这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与探索 。

(本文章摘自2012年4月18日《光明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 坚定不移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为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2025-01-13
  •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 重要讲话和关于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地震重要指示精神
    2025-01-10
  • 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 迎难进取真抓实干推进高质量发展 更好履行国资央企使命责任
    2024-12-25
>更多
350vip浦京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