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 :罗 涵 发布时间 :2015-04-02
刚刚闭幕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在与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时提出 ,中国的绿色机遇在扩大。我们要走绿色发展道路 ,让资源节约 、环境友好成为主流的生产生活方式。我们正在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优化能源结构 ,落实节能优先方针,推动重点领域节能 。
也是在前不久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 、文化 、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 、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抓紧抓好 。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此次将“绿色化”与“新四化”相提并论 ,要求协调推进 ,融入其中 ,不断实现生产方式绿色化、生活方式绿色化 、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从理念到实践的关键一步 ,也是扭转中国经济增长方式 ,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关键一步。
实现生产方式绿色化、发展绿色生产力是加快推进“绿色化”的主体和重点 。经历了资源消耗型经济的种种弊端之后 ,人类对“绿色化”的理解 ,已经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被动需要 ,变成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动需求。当前 ,世界上各主要国家都纷纷瞄准“绿色化” ,将其当作经济增长新动力和发展新出路。美国的绿色新政 、日本的“绿色发展战略”总体规划、欧盟的“2020发展战略” ,一场关于绿色发展的竞争正在全球范围展开 。
绿色就是生产力 ,无论是新能源、绿色农业等新兴产业的扩张发展 ,还是传统部门的变“绿”,生产力都将得到极大发展和解放。据媒体报道,在我国高耗能工业部门 ,目前至少有数百项可用而未用的成熟能效技术,如果这些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到2020年可节约6亿多吨标煤 。国企作为社会主义生产力的主力军 ,理应在生产方式绿色化方面率先垂范 ,起到排头兵的应有作用 。
当前,众多国企正面临着高耗能低效率带来的困窘局面 。145家央企上市公司中,目前业绩预亏的超过30家,占比20% ,亏损面覆盖到煤炭 、有色金属 、钢铁、水运、机械制造、造船等多行业。实现生产方式绿色化改革 ,向绿色要生产力 ,用绿色化提高企业活力和真实市场竞争力,不仅是国企不可推卸的职责 ,更是国企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 ,中国的绿色机遇在扩大 。在这个机遇当中 ,谁占据了先机 ,谁就赢得了主动 。作为共和国长子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有能力有职责有必要在“绿色化”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
(本文章摘自3月31日《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