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16-08-10
近日 ,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3家地方国企作为代表进行了发言和交流,其中一家来自浙江的国企引起了广泛关注 :
从传统生产资料贸易商到中国最大的大宗商品流通服务集成商之一 ,从中国500强到世界500强,它的成长史 ,几乎就是地方国企改革的一个缩影。
它就是浙江省最大的国有企业——物产中大集团 。
物产中大自1996年由浙江省物资局改制成立之初 ,便开启混合所有制改革,确定市场主体地位;2015年,其在浙江省率先完成整体上市 ,成为浙江“国企混改”第一股 ,并建立股权多元的现代企业制度 。
“混合所有制+整体上市” ,物产中大不断将改革向纵深推进 ,为我国地方国企改革提供了一个创新样本 。
“唯有改革才有出路”
近年来 ,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我国国企改革一大热点 。作为世界500强的物产中大集团 ,早就尝到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甜头 。“我们这个世界500强就是‘混’出来的。”集团董事长王挺革说 。
物产中大前身是浙江省物资局,以生产资料流通为主业,经营范围涉及国内外贸易 、金融 、不动产、制造业四大领域。1996年企业成立之初 ,身处“资源小省 、市场大省”的浙江,没有特殊政策、没有进入门槛、没有垄断资源 ,企业举步维艰 。
“唯有改革才有出路 。”王挺革告诉记者 ,当时 ,单一的国有股权比例高,只有对国有全资公司这种股权体系进行改革,才能抓住改革痛点。他直言 ,这一改革最终是为了三个有利于 :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有利于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有利于企业做强做大。
解决了方向性的问题 ,接下来就是直面难题 :怎样改革才能实现“三个有利于”?
1998年 ,物产中大在省属企业中率先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按照“扶优 、活小 、拓新”的改革思路 ,全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造,以产权多元化为目标推进企业体制改革 ,以绩效为中心推进分配激励制度改革。到2003年,企业完成了一级成员公司制改造 ,实施经营层和员工持股,形成了国资 、集体 、民营及个体多种所有制共存并相互融合的格局。
通过混改 ,集团实现了从行政机关到经济实体、从计划经济执行者到市场经济竞争者、从传统生产物料贸易商到供应链集成服务商的转变 ,并在推动体制改革的同时,着力构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产业结构 。
王挺革说 ,对流通行业来讲 ,必须积极创新商业模式 ,使服务贴近消费者 ,让消费者真正满意 ,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混改后的2004年至2015年12年间,集团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18.85%,利润总额复合增长率17.61% ,净资产复合增长率22.09%。2011年起,集团连续6年入选世界企业500强(2016年列第359位) 。
“做国企就要理直气壮”
作为完全竞争领域的企业 ,如何更好地与市场接轨,一直是集团努力的方向 。王挺革认为 ,在目前的体制机制下,上市公司是股权多元混合所有制公司的最佳形态 ,国有资产证券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
2014年9月 ,浙江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 ,明确提出“以国有资产证券化为抓手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1个月后,物产中大正式启动整体上市 。同年12月 ,浙江省政府批复了整体上市总体方案 。2015年9月21日,集团正式取得了中国证监会的核准批复 ,成为浙江省首家践行混改整体上市的省属企业 ,并以历时1年左右的重组 ,创下了国内资本市场类似案例的速度奇迹。
在整体上市过程中,集团形成了“资产两分 ,人随资产 ;首次引战 ,资产平衡 ;中大平台,吸收合并;配套融资,骨干入股”的总体思路。
同时,集团建立起了与竞争类国企相适应的市场运作法则。完善治理体系 ,形成了董事会 、监事会 、经营层相互制衡的规范运行体系 ,有利于提高决策科学性 ,强化监督有效性 ;规范运行管理 ,去年集团获得了双AAA主体信用评级单位,成为全国首家获此评级的地方流通企业;激活发展后劲,通过引入具有股东优势资源的战略投资者 ,为转型升级提供资源动力 。
以市场化为导向深入混改 ,集团国有权益大幅增值 。根据2015年底物产中大收盘价计算,其总市值达389.15亿元,其中国有市值从整体上市前的31.66亿元增值到212.20亿元 。2015年,集团税费 、员工工资、净资产三项合计达271.49亿元 ,是1996年初始投入10.9亿元的24.90倍 。
“上市后企业资产证券化了,但是企业能不能真正做强做大,还取决于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 。”王挺革透露 ,物产中大现在正在打造流通4.0版的企业 ,实现从商品经营到提供集成服务的转变 。
如今 ,流通4.0已经成为该企业发展的重点实践 。企业的跨境电商平台“义乌通”“保税通”充分发挥外贸综合服务功能,目前已经被列入浙江首批重点外贸综合服务平台 。该平台去年实现出口13.4亿美元,同比增长8倍,带动整个集团出口增长138.39% 。
“不改革是最大的损失”
“上市不是国企改革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王挺革认为 ,国企资产证券化后带来的资本红利,不仅可以给企业带来业态供给侧的创新,同时也将为下一步深化改革带来动力 。
物产中大副董事长陈继达告诉记者,在集团公司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完成,但在成员公司层面 ,多年不变的股权结构相对单一 ,母公司与子公司的机制落差大 。为此,集团结合实际提出了“全员创新 、合伙创业”的新思路 ,开启“二次混改”新里程 。
什么是“二次混改” ?相对于上世纪90年代部分大中型国企通过改制重组实现部分资产“包装上市”的“一次混改” ,“二次混改”更侧重于完善治理结构 ,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培育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国企的“二次混改” ,关键在于改革背后带来的国企体制机制的变革。“去年6 、7月份,我们建立了一套既符合上市公司要求又符合实际的较为完善的企业内控体系 。”物产中大总经理周冠女说 ,这套内控体系不仅对上市前的企业制度进行了梳理,同时又符合上市公司审计监察的要求 。
通过改革,企业还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 。有一年 ,因大宗商品形势较好 ,一家成员单位上半年就完成了全年任务 ,员工开始懈 。ぷ髑樾鞑桓 。于是,公司出台了每100万元利润奖励3万元的政策,当年利润指标超过了计划的3倍多。这种“不是民营胜似民营”的绩效机制 ,促进员工完成了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根本转变 。
“下一步,集团将全面推广成员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 ,打造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的‘命运共同体’ 。”王挺革说 ,首先要真正把市场机制“引进门”,从体制机制 、人才 、资源三个方面的市场化着手 ,实现多元所有者到位 ,建立经营者和所有者利益、企业效益正相关的关系 。同时 ,对于相关公司股权结构 ,要进行动态调整 ,积极推广基金或有限合伙企业模式 ,探索设立“深化混改基金” 、“持股中心”和员工持股“下翻上”机制,解决目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权责利不匹配 、内部管理不规范 、管控权力缺乏有效制约、监督不到位等共性问题,激发企业内部活力 ,真正激发员工的“二次创业”热情 。
“不改革是最大的国有资产损失 。”王挺革认为,在市场化 、全球化经济格局下追求企业长青,深化改革是必然选择 。
本文摘自:《经济日报》